如果说韩国最大兼全球第七的海运企业——韩进海运的破产,是全球航运业不景气的最直接体现的话,那么,韩进海运的破产以及此前中国中远海运瞄上其码头资产,但不收购船只的打算,却反映出了目前造船业,起码中国的造船业已经产能过剩的情况。
最直接的体现是,国内首家破产重整的上市船企——舜天船舶17亿元的整体资产拍卖已遭遇3次流拍;专注于高端船舶的明德重工15亿元的整体资产拍卖也遭遇3次流拍,拍卖价已降至7亿元。
“造船企业太苦了,过去企业利润能有20%,现如今维持5%已是相当不易,有时一条船利润甚至只能和税收持平。”这是一家造船企业负责人发出的感慨。
事实上,虽然近几年,我国造船业多个主要指标跃居全球之首,但“漂亮”数据的背后,却是全行业普遍亏损,产能过剩,面临“订单难接、交船难、经营难、转型难”,企业在低谷挣扎。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造船业加速“去产能”、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。
业内人士反应,虽然自从2013年造船业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后,造船企业就逐渐开始面对融资困难等问题,但2016年却显得特别困难。
据统计,2016年1-10月,全省船舶产业造船完工量209艘,同比下降19.5%;新承订单及手持订单同比下滑均超过30%。业内人士也反映,过去造船企业利润能有20%,现如今维持5%已是相当不易,有时一条船利润甚至只能和税收持平。
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2016年1-11月,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7.4亿元,同比下降1.9%。
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16年,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总体保持世界领先,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.6%、65.2%和43.9%,其中完工量居第二位,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均位居第一。
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2016年上半年,全国船厂订单量排第11位的江东船厂,订单量仅为6条内河船。由此,足见全行业的不景气。
业内人士更是悲观的认为,造船厂真正的寒冬期可能还在后面。
在全行业困局下,目前多数船企陷入一单难求的状态,订单严重不足,手持订单持续下滑,船台(坞)放空情况与日俱增。
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判断,2017年新造船市场形势难有明显起色,造船完工量与2016年大致持平,新接订单总量或将有所下降。受在手订单大量交付的影响,油船、散货船和大型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市场总体仍将处于低位。
也正是看到造船市场短期内没有升温的可能性,一些船厂已经开始通过转型、转业谋划新出路。比如尝试运营码头,并将主业造船部分向做配套转变,同时寻找调研有市场前景的配套项目等。当然,考虑到从长远看,造船业还是大有希望的,许多造船企业开始借机布局,借势谋划未来。
总体看,2017年有望成为我国船舶行业的关键一年,继续造船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及重复建设,不利于在低迷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,资源整合将是中国造船业重现生机的关键一招。而未来造船业加速去产能、兼并重组,也已是业内人士所公认的大趋势。